学科门类:工 科 代 码:08
类 别:力学类 代 码:0801
专业名称:工程力学(拔尖计划) 专业代码:080102
研究生阶段学科名称:力学 研究生阶段学科代码:08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一)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总目标
按照分阶段培养目标,发挥四川大学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优势,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一批终生执着于科学、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二)本科培养目标(去外校深造的本科生需完成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科学素养、深厚人文底蕴及宽广国际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拥有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力学专业知识,掌握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具备全面的大型工业软件研究和开发能力,能胜任高端工业软件、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安全、新型材料、智能科技、能源动力和深地工程领域对力学学科相关需求的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爱校情怀;
(一)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总要求
1、具备成为学术大师的潜质,具备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独立工作、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发展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
4、掌握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计算仿真、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和力学实验能力;
5、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和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智能科技和工程软件获取、处理和应用力学相关信息;
6、深入了解力学学科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最新发展前沿;
7、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8、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力学学科重大需求领域取得理论或实践上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9、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独立工作、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发展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本科培养要求(去外校深造的本科生需完成本科阶段培养要求)
知识获取:
1、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获得力学发展和学科前沿知识;
2、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和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智能科技和工程软件获取、处理和应用力学相关信息;
3、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验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
4、初步掌握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力学及相关信息;
6、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7、强化学生的学术基础,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术视野;
价值塑造:
8、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
9、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爱校情怀;
10、具有良好专业操守和一定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储备,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本研衔接阶段培养要求
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辨能力。
2、系统掌握力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3、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
4、熟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本内容,较好了解力学在高端工业软件、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安全、新型材料、智能科技、能源动力和深地工程领域的应用。
三、课程设置
1. 本科阶段核心课程(5-10门、强化本研衔接阶段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又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和学术前沿培养三部分,主要介绍力学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升力学知识和理论、力学实验先进技术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等课程及特色课程。
2. 研究生阶段课程参照研究生阶段相关培养方案安排
四、基本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 9 年
学习年限: 8-12 年
五、毕业最低总学分
1.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总学分: 187
2.研究生阶段学分: 32
3.本科阶段学分: 155
六、授予学位
1.研究生阶段: 工学 博士学位
2.研究生阶段: 工学 硕士学位
3.本科阶段: 工学 学士学位
七、教学计划进度表